古人将全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气,又将每个节气细分为三候,大寒节气也不例外,那么就让小编为你介绍,大寒三候是什么,是怎么来的,有什么意义。
先秦史籍《逸周书·时训解》:“大寒之日,鸡始乳。又五日,鸷鸟厉疾。又五日,泽腹坚。鸡不始乳,**乱男。鸷鸟不厉,国不除兵。水泽不腹,坚言乃不从。”
与其他节气一样,古人也找出了大寒时节动物反应和自然变化的典型特征,即“大寒三候”。《逸周书·时训解》称:“大寒之日,鸡始乳。又五日,鸷鸟厉疾。又五日,泽腹坚。”意思是说,到了大寒节气,歇冬的母鸡就开始产蛋,可以孵小鸡了;再过5天,鹰隼凌空盘旋捕食更猛烈;又过5天,连河塘**都会结起坚硬的冰层。
古人根据这些现象和特征总结出来的“大寒三候”如果出现反常,会被认为是不好的兆头。如“鸡不始乳”则“**乱男”,寓社会指风气变坏;“鸷鸟不厉”则“国不除兵”,暗示社会不安定;“水泽不腹”则“坚言乃不从”,表明言论不畅、政令不通。
当然,这些说法并不科学,但却透露出古人对大寒节气的“较真”态度——须严肃对待和处理大寒节气到来后的反常气候现象。大寒正是举行一年中*重要的“岁终大祭”的月份,《逸周书》“大寒三候”的说法意在提醒人们,大寒时正是数九寒冬,又恰逢岁末,快要过年了,要敬天畏神恤人。
大寒时节“恤人”,*常见的做法是“大寒送温暖”,如北宋淳化四年(公元993年)腊月初四正好是大寒节气,宋太宗赵光义便做了件载入史册的“赐高年帛”。
《宋史·太守本纪二》记载:“召赐京城高年帛,百岁者一人加赐涂金带。是日,雨雪,大寒,再遗中使赐孤老贫穷人千*、米炭。”在雨雪纷飞的大寒节气“送温暖”,宋太宗的举动感动了京城孤老穷人,成语“雪中送炭”就是从这个大寒典故中来的。